讓“銀齡”生活 綻放別樣光彩
□新派融媒體評論員 孫瑞榮
據《濰坊日報》報道,老年教育是滿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徑,不僅承載著“老有所養(yǎng)”的民生期待,還是衡量一個社會、一座城市文明程度的標尺。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,如何推進老年教育高質量發(fā)展,成為一個重要的課題。近年來,濰坊市越來越多的銀發(fā)學員選擇走進老年大學課堂,在桑榆之年再次踏上求知之路,開啟人生體驗的新篇章。每年老年大學的招生報名季異?;鸨?,熱門課程幾秒之內就被搶光。這座老年大學魅力何在?
當濰坊市老年大學的熱門課程幾秒內被搶光,當銀發(fā)學員操控無人機俯瞰山河,當“行走的課堂”串聯起文旅消費……這些生動場景,勾勒出濰坊老年教育高質量發(fā)展的鮮活畫卷。在人口老齡化加速的當下,濰坊市老年大學以“銀學樂濰”建設為抓手,走出了一條讓銀發(fā)群體有“樂”更有“為”的新路徑。
老年教育不僅是“老有所養(yǎng)”的延伸,更是“老有所樂”“老有所為”的重要載體。濰坊市老年大學跳出傳統課堂局限,將生態(tài)農業(yè)、地質科普等元素融入游研學活動,讓老年人在山水間感悟文化、在實踐中收獲知識。今年以來,40余場游研學活動,不僅讓1200余名老年學員體驗了“詩和遠方”,更形成了“教育+文旅+消費”的良性循環(huán),為銀發(fā)經濟注入新活力。這種“康養(yǎng)學游”融合模式,既滿足了老年人多元化的精神需求,又激活了地方發(fā)展動能,真正實現了“研”途皆知識、“學”中享樂趣。
課程是老年教育的核心競爭力。濰坊市老年大學打破老齡化課程刻板印象,緊跟時代步伐開設引領性、賦能型課程。無人機航拍、AI工具使用等課程幫助老年人跨越“數字鴻溝”,非洲鼓、陶笛等課程豐富文化生活,“云上課堂”更打破時空限制。從課程內容到教學形式的全面革新,不僅讓老年教育“潮”起來,更讓銀發(fā)群體能跟上時代節(jié)奏,享受智能化生活的便捷,實現從“養(yǎng)老”到“享老”的理念轉變。
老年教育既要傳遞知識樂趣,更要彰顯價值引領。濰坊市老年大學構建三級黨建組織體系,將紅色教育融入文藝創(chuàng)作,通過《淌水崖情思》《巾幗英雄陳少敏》等作品,讓思政教育更具感染力;同時搭建“銀齡賦能”平臺,組建8大類志愿服務隊,開展200余場社區(qū)服務、紅色宣講活動,引導老年人從“受教育者”轉變?yōu)椤吧鐣暙I者”。這種轉變,讓老年人在發(fā)揮余熱中實現人生價值,為基層治理、文化傳承注入了“銀發(fā)力量”。
“莫道桑榆晚,為霞尚滿天”,老年教育不是夕陽事業(yè),而是充滿活力的朝陽產業(yè)。面對人口老齡化挑戰(zhàn),濰坊市老年大學將進一步聚焦老年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,不斷創(chuàng)新辦學模式、豐富教育內涵、強化價值引領,讓更多銀發(fā)群體在學習中收獲快樂、在奉獻中實現價值,共同繪就老年教育高質量發(fā)展的美好藍圖。
編輯:陳曉芳 孫錦
一審:姜健 李敬友
二審:孫瑞永
三審:管延會